有点暗,但是骆家后院是挂灯笼的,照得亮堂堂的,大人孩子齐聚在此,好不热闹。 刘氏左手拿着面饼子,右手端了一碗带鱼肉的鱼汤,用面饼子沾着鱼汤大口大口的咀嚼着,不知道多得劲。 “哎呀呀,咱在这里吃的这般滋润,也不晓得四喜娘他们几个这会子在县城咋样了哈?”刘氏边吃边聊天,这是一种变相的‘忆苦思甜’。 忆别人的苦,思自己的甜,别有一番风味。 要不咋说一床被子不盖两类人呢,杨华明立马接上刘氏的话茬,只听他砸吧着嘴说:“我关注的倒不是外面的几个,而是里头的那父子仨,这大冷天的,牢里的日子可不好过哇,度日如年!” 杨若晴只听,不语,手里端着小碗,小碗里装着虾滑,一口一口的,喂给怀里的小孙女儿妮妮。 至于团团和圆圆,他们两个以前吃饭还需要芍药和铃兰她们喂,自打妮妮来了后,他们升级当了小叔,是长辈。 不知不觉间,他们自己已经把自己当做了大人,首当其冲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饭不要别人喂,都是自己吃。 此刻,杨若晴耳中听着四叔四婶他们的议论和调侃,嘴角微微扬起。 牢里那父子仨是啥样个情况,还用说么? 就在先前,杨若晴收到了县衙大牢那边传来的消息,里面详细记录了四喜娘他们一家人在牢里的经过,说了些什么话…… 那父子仨在牢里日子非常的不好过,别的囚犯一天可以吃两顿,每顿都是饭菜,虽然不是什么好饭和好菜,但至少也不是什么馊饭馊菜,能吃个六七成饱,然后牢房里面也提供睡觉的褥子和被子,不至于让人进了那里面还不至于提审就被饿死冻死。 而四喜爹这父子仨,是特别‘关照’的牢房和牢饭…… 不然,大喜,二喜,也不至于说他们度日如年了。 “晴儿,咱啥时候放他们几个出来?”刘氏突然转头过来问。 杨若晴说:“这得取决于他们几时能找到四喜,然后带着诚意来咱老杨家赔罪。” “诚意到了,一切都好说,诚意不到位,那就不好意思了。” 不会让那父子仨死,但是脱层皮,也是肯定的。 不让他们死,是看在绣红的面子上,万一哪天绣红那丫头还是跟四喜私奔了呢?小夫妻的恩爱关系中如果夹杂着人命和鲜血,终究是一生的隔阂,所以这波,人命不收割,但是苦头必须让他们父子几个吃够,这样才能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