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1 / 2)

吴郡,吴县,州牧府议事厅。

周瑜的话如拨云见日,条分缕析。厅内原本争论不下的气氛为之一清。

孙坚的目光在舆图上周瑜所指之处流连,又缓缓扫过阶下文武。张昭的持重,韩当、黄盖的勇烈,孙策的跃跃欲试,最终都汇聚到周瑜那年轻脸上。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好!”孙坚猛地一拍案几,声若洪钟,“公瑾虽年少,然此策条理分明,洞若观火,周全老成,深得我心!”

他目光如炬,环视众人:“子布忧国虑深,公覆、义公忠勇可嘉,皆是老成谋国之言。然今日之势,正如公瑾所言,袁公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眼见豫州肥肉,岂能甘心坐视?其按兵不动,非是不欲,实是内部争执、权衡利弊之故!然其称帝僭号,急需立威,沛国这块看似唾手可得之地,便是其难以抗拒之诱饵!其北上豫州,几成定局!”

孙坚站起身,高大的身躯带着一股决断的威势:“公瑾之策,既不因循守旧,坐失良机;亦不冒进轻敌,陷大军于险境。审时度势,待机而动,正合我意!”

他看向张昭、韩当、黄盖等人,声音沉稳有力:“传令程德谋!其部五千精兵,继续驻守庐江腹地,严密监视袁术汝南、南阳方向动向,探马加倍!同时,整军备武,枕戈待旦!”

接着,孙坚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厅堂,望向遥远的北方:“一旦确认袁术主力——尤其是纪灵、雷薄部——确已大举北上,深入豫州沛国、汝北之地,且荆州刘表依约出兵新野,牵制南阳袁军!此三事齐备,便是战机成熟之时!”

孙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铁交鸣般的决绝:“即刻飞马传令程德谋!命其以雷霆万钧之势,挥师东进,直扑袁术窃据之庐江半境!务求速战速决,一举光复我江东故土!此乃代天伐逆,收复旧疆,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他最后环视全场,目光炯炯:“然!若天不遂人愿,袁公路竟真能压下贪念,忍辱负重,始终按兵不动,未派主力北上……则程德谋所部,务必保持现状,不可轻启战端,以免打草惊蛇,徒耗军力!一切,以探报为凭,以军令为准!诸公,以为如何?”

“主公英明!”厅内文武,无论先前主战主和,此刻皆心悦诚服,齐齐躬身应诺。

九月,青州,临淄城外。

飒飒秋风已卷走了盛夏的酷热,吹黄了官道两旁的草木。远山如黛,层林尽染,天地间弥漫着收获季节特有的醇厚气息。

一支历经风霜的大军,终于望见了临淄城巍峨的轮廓。城墙上猎猎招展的“刘”字大旗,在秋阳下显得格外亲切。

刘彦勒马驻足于一处高坡,眺望着越来越清晰的故城。他卸去了戎装,只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玄色劲装,外罩半旧披风,风尘仆仆的脸上刻着远征归来的疲惫,深陷的眼窝和紧抿的嘴唇,诉说着这半载的艰辛。唯有那双眸子,在望见家园时,才透出几许温润的光泽。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刘彦轻轻喟叹,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清晰地传入身边几位心腹耳中,“离城之时,尚是春寒料峭,如今归来,已是层林尽染。这半载时光,过得……真快啊。”他的目光扫过身后疲惫却坚毅的军阵,扫过那些染尘的旗帜和带伤的铠甲。

一片感慨的沉默中,一向沉默寡言、性情端凝的赵云,却忽然侧过头,看向刘彦,嘴角竟勾起一抹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声音平静地开口:“只怕军师心中所念,非是这时光流逝之快慢,而是城中翘首以盼的两位夫人,还有宁儿吧?归心似箭,自然觉得光阴如梭了。”

此言一出,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刘彦猝不及防,被赵云这突如其来的、精准无比的点破闹了个大红脸。他猛地转过头,瞪大眼睛看着赵云,此刻竟显出几分窘迫和措手不及,张口结舌:“子龙!你……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