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开门红(1 / 2)

这都还不算,后面还有个戴头巾的家伙加价三千万。

也就是说,总价来到了1.8亿港元。

这可能是天价了,但折合成美元,其实也就两千多万而已。对于那帮土豪,尤其是顶级的土豪来说,简直就是洒洒水,零花钱罢了。

最终,成交价1.8亿港元成交。

可谓是开门红。

而后的七八件拍品,同样获得不俗的成交价,几百万到千万之间。

“接下来是一件乾隆时期的转心瓶,这件转心瓶……”拍卖师杨慧开始介绍。

大屏幕上,播放关于那件转心瓶的细节照片。

这一件转心瓶,比之前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过的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还要精美。

乾隆皇帝的审美虽然常被戏称为“农家乐”,但亲眼见过这个转心瓶的人都会被其美丽所震撼。

镂空、雕刻、绚丽缤纷的色彩、移步换景的巧夺天工,每一处都让人叹为观止。

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大国的富丽堂皇,不惜工本,而督陶官们为了满足皇帝的意愿,也是绞尽脑汁,献上这艺术珍品。

而且,眼前的这件转心瓶,传承有序,曾经摆放在乐寿堂。

乐寿堂什么地方?

其原名宁寿宫读书堂,是清朝乾隆年间建造的一座宏伟建筑,位于内廷外东路的宁寿宫内。这座建筑不仅是乾隆帝归政后的寝宫,更是他晚年的养生殿。

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

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

经过多方的鉴定,这件转心瓶是真品无疑。

“怎么?老王让你来,就是看上这转心瓶?”楚健问道。

他看王大少坐直了腰,就知道他打算出手了。

王大少点头:“是呀!据说那是乾隆最爱的几件瓷器之一。”

转心瓶在前朝虽然也少,每一件都属于难得一见的宝物,但也有几十件的存世量。

大家都知道,转心瓶是清代创烧的瓷器,确切地说仅集中在乾隆一朝,数量不多,存世只有几十件。

为什么这么少,乾隆皇帝不喜欢转心瓶吗?当然不是,乾隆非常喜欢转心瓶,有的甚至成为乾隆皇帝出巡的随身物件。

然而,由于工艺过于复杂,哪怕是大手大脚惯了的乾隆,也舍不得烧制太多。

眼前的这件,属于转心瓶的佼佼者,谁不喜欢呀?

跟2010年拍卖的那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差不多,要知道,那件可是拍出5.5亿天价的存在。

“起拍价8000万港元……”拍卖师杨慧宣布拍卖开始。

“8100万!”

“8150万!”

竞拍非常激烈,杨慧的嘴巴像机关枪,语速快得楚健都差点听不清楚。让人意外的是,竟然还有外国人参与了竞拍。

“别奇怪!瓷器在国外也是热门的收藏品之一。”楚健说道。

中国的艺术品,能让外国人所欣赏并收藏的,没有几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瓷器。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瓷器和丝绸就是西方最喜欢的中国商品。

从14世纪传入欧洲时,中国瓷器便被视为极其稀有的珍品。

直到十八世纪初,欧洲才自行生产出黏土陶瓷,再加上中国工匠对瓷器的制造的工艺守口如瓶,精美的中国瓷器在15至18世纪间,一直是跨洋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那时候,几乎只有贵族和富裕的家族能接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