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厅内觥筹交错,笑语喧哗,一派繁华景象。然而,一股冰冷的危机感却如影随形,牢牢攫住了李娜的心。 账面财富的持续攀升并未带来丝毫喜悦,反而让她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资产保全与安全退出,必须提上日程了。 她深谙一个颠扑不破的市场铁律:在资本主导的世界里,没有人能永远赢家通吃。眼前的巨额财富固然诱人,但“钱多少才算够”的警钟已然敲响。 一个冰冷的现实摆在面前:她的核心资产高度集中于股市投资。 另外一项就是“胰源再生”生物科技公司这一块“耀眼肥肉”。 尽管价值惊人,但缺乏多元化实体产业构成的“护城河”。 这种单一、高价值的资产结构,在逐利资本眼中,无异于风险高度集中、极易被精准狙击的目标。 她绝不甘心自己拼尽全力赢来的成果,最终沦为他人资本盛宴上的牺牲品。“养肥待宰”的可怕前景,光是想象就让她不寒而栗。 此刻,李娜内心涌起一丝庆幸。早年法学院严苛的训练,虽过程煎熬,却为她打下了坚实的法律思维基础,这成了她此刻最有力的“盔甲”之一。 更关键的是,她拥有沈聿珩和marcus be这两个顶级律师给出谋划策,并作出详细的资产保全! 当然他们两个也很繁忙,不可能真的实时为李娜分忧,也不可能随叫随到! 但李娜可以在他们的建议和组成下,由顶级、经验丰富的知名律师组成的核心顾问团队来时时为李娜分忧。 他们的专业判断和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正为她筹划着至关重要的退出策略。想到这一点,紧绷的神经才略感一丝宽慰——局面尚在可控范围。 然而,李娜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战略撤退”绝非易事,是一场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想立刻、全身而退,几近天方夜谭。庞大的资金规模、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潜在的市场连锁反应,每一项都是沉重的枷锁和现实障碍。 当前最紧迫的策略是双线并行:在隐秘推进资产保全与重组计划的同时,必须极其审慎地维持与重要合作伙伴——Volonkova私募基金会的战略关系。她需要持续给对方传递业务稳定、值得信赖的信号,避免因任何风吹草动引发市场恐慌或对方的强力反弹,为后续平稳、安全的彻底退出创造条件。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精心计算。 顾萌萌现在视李娜如眼中钉、肉中刺!但客观而言,顾萌萌在科研领域的天分和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即便在股市投资上遭遇重大挫折,凭借其核心竞争力和可能的技术专利、版税等收入来源,她的基本生活水准和行业地位仍能得到保障。 只是,经此一役,两人的友谊已彻底破裂。李娜心知肚明,但无意挽回。认知鸿沟已深,强行沟通徒劳无益。 更何况,在股票操作这类高度复杂且依赖个人判断的事务上,即便李娜倾囊相授,顾萌萌是否真能理解并信任? 更何况,李娜当时的操作是公开透明的市场行为,主要执行者是阿克曼管理的基金团队。 在旁人看来,李娜此刻可谓春风得意,是名副其实的身价百亿(刀)的富豪(按汇率换算,华夏币计价确实达到千亿量级)。 巨大的财富能量,使得她在规则框架内拥有了相当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而李娜反而异常低调,专注在基金提供策略建议,进行一些风险可控的“小规模”操作以维持活跃度和现金流。 正是由于李娜在金融市场的独特洞察力和价值(这种价值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她在NYc金融圈的核心地位才得以稳固。明面上,有阿克曼和威廉·大卫这样的资本大佬提供背书和支持; 暗地里,沈聿珩、楚哲瀚等人基于共同利益构建的保护网也在发挥作用;甚至
第48章 最终选择了回归核心圈子(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