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钱,金条,古董,换!(1 / 2)

1938年1月16日,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凛冽的寒风卷过长江三角洲破碎的平原,也吹拂着几支正在沉默疾行的庞大军队。

这不是增援,不是换防,而是一场目标直指“自己人”的军事包围行动。

来自关东军系统和本土的六个精锐师团,如同数条冰冷的巨蟒,从不同方向朝着刚刚陷落,尸骸未寒的南京城蜿蜒逼近,意图织就一张绝无先例的死亡之网。

东北方向,沿沪宁铁路及长江南岸,烟尘滚滚。

关东军第四师团,第二师团,和第12师团的主力以及第101师团,在临时指挥官松井命的总体协调下,形成一股无可阻挡的钢铁洪流。

他们绕过零星溃兵和惊恐的百姓,目标明确地直插南京外廓的战略要地,尧化门,麒麟门等东部通道,以及北面俯瞰全城的制高点幕府山,乌龙山炮台区域。

他们的沉默,带着王牌部队特有的傲慢和一种令人胆寒的决绝。

南面,自杭州湾方向,另一股铁流以更快的速度向北穿插。

这是在第7师团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和第8师团师团长冢田攻指挥下的部队,他们刚刚在金山卫和松江上演了血腥的“肃清”,士气带着一股戾气。

士兵眼神凶狠,军官面色冷峻,队伍中还夹杂着被解救后,急于复仇的一条悠介宪兵大队。

他们迅速控制了南京南面的雨花台,中华门,光华门等关键外围阵地,构筑工事,架起机枪和迫击炮,与从东面压来的关东军四个师团形成了完美的钳形合围之势。

至12月17日黄昏,一道由超过六万名精锐日军,数百门山炮野炮,上百辆坦克装甲车组成的,水泄不通的包围圈,已经将南京城紧紧锁住。

更令人心悸的是,这些部队一到达预定位置,立刻开始大规模构筑面向城内的攻击阵地,挖掘呈放射状的战壕体系,设置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和机枪火力点,炮兵观测所直接设在前沿,校准射界毫不含糊地指向了南京城内,指向了那些刚刚还在“庆祝胜利”,此刻却茫然无措的华中派遣军同胞!

一面面崭新的旭日旗在这些新构筑的阵地上竖起,与城内华中派遣军的旗帜隔空相对,构成了一幅战争史上极其诡异和恐怖的画面。

攻克者,转瞬间沦为瓮中之鳖。

在这片肃杀紧张,一触即发的临战氛围中,第四师团的防区却自成一体,上演着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荒诞剧。

与其他师团官兵如临大敌,拼命挖战壕不同,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到达紫金山麓,孝陵卫一带的防区后,在军官们某种默许甚至纵容下,展现出了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市场开拓精神”。

他们先是高效地建立了基本警戒哨,然后便开始“规划”起后勤和“副业”来。

只见一些士兵并未急着挖战壕,而是首先开始“规划”营地。

他们清理出相对平整的土地,甚至有工兵用随车携带的木板和帆布,迅速搭起了一些简陋的棚屋。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明显是来自大阪商贩家庭的士兵,竟然从背包或辎重车里掏出了各种商品。

有压缩饼干,罐头,香烟,清酒,甚至还有一些小包装的糖果,针线,肥皂乃至一些从满洲或日本本土带来的小玩意儿

很快,在第四师团的防区内,尤其是联队与联队之间的结合部,竟然自发形成了数个小型“露天市集”!

士兵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并非讨论战术,而是开始了热烈的“以物易物”或小额现金交易。

“喂,山田,你那边还有“朝日”烟吗?我用这个牛肉罐头跟你换!”

“小林,你这双备用军靴看起来不错,便宜点让给我吧?反正你现在也穿不着。”

“有没有人需要写信回家?我代写家书,价格公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