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爷的帽子加了圈白边,说是反光。远娃在修收音机,里面断断续续传出评戏的调子,张爷爷坐在竹椅上跟着哼,手里的核桃转得油亮。
傻柱在磨那把清渠用的铁锹,磨得刃口发亮,他说:“这铁锹跟着我好几年了,清过渠,挖过坑,得好好保养,将来还能用。”三大爷蹲在旁边,给他递砂纸:“磨成四十五度角最省力,我算过,这个角度发力最省劲,能多干活少费劲。”
许大茂的相机架在院角,对着夜空拍星星。屏幕上的星星慢慢移动,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家人们,”他轻声说,“你们看这星星,再看看院里的灯,其实都一样亮。因为灯里有人,星里有梦,咱院的日子,就像这星星和灯,相互照着,暖着呢。”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广播响了,说县里要来检查卫生,让各家各户打扫院子。傻柱带着孩子们扫落叶,金黄的槐树叶堆了满满一簸箕,小宝和弟弟用耙子把叶子搂成小堆,像座座小山。槐花拿着画夹,把这热闹的场景画下来,画里的傻柱挥着扫帚,许大茂举着相机拍落叶,三大爷则蹲在旁边数落叶的数量,说是要算算一棵树一年能落多少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张奶奶在擦窗户,玻璃擦得锃亮,能照见院里的人影。她笑着说:“平时也得干净,不是为了检查才打扫,住着舒坦。”远娃媳妇在洗晒被单,被单在绳上飘,像面面白旗,上面印着的小碎花在风里点头。
检查的人来的时候,院里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领头的李干事看着院里的向日葵地,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槐花的画,笑着说:“你们这院真不错,干净不说,还有股子生活气,比城里的花园还好。”三大爷赶紧递上自己算的“卫生成本账”:“打扫用了两小时,水费五毛,洗衣粉三毛,总成本八毛,换个干净院,值!”
李干事被逗乐了,说要把院里的照片贴在村里的宣传栏上,当卫生模范。槐花听见这话,赶紧把画夹里的院全景图抽出来:“用这张吧,这是我画的,比照片全。”李干事接过去看,连连点头:“这画得好,有灵气,就用这个!”
中午留李干事吃饭,张奶奶做了韭菜鸡蛋馅的盒子,金黄酥脆,咬一口直掉渣。李干事吃得直称赞:“家里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妈也总做这个,可惜现在住楼房,没这条件了。”傻柱给她添了碗玉米粥:“喜欢吃就常来,咱院随时欢迎。”
下午,许大茂把宣传栏的照片拍下来发了直播,标题是“我们的模范院”。屏幕里,槐花的画贴在正中间,旁边是院里的实景照片,点赞很快就破了千。“家人们太给力了,”许大茂举着手机说,“看来大家都喜欢咱这烟火气,以后我多拍点日常,让更多人看看咱农村的好日子!”
三大爷凑过来看评论,看见有人问向日葵啥时候收,立刻说:“让我算算,今天七月十六,再有四十天,九月初五就能收,到时候直播炒瓜子,让家人们尝尝鲜!”傻柱笑着说:“三大爷,您这都开始预售了?”三大爷瞪他一眼:“这叫提前规划,过日子就得有计划。”
槐花坐在石桌上,给宣传栏的画添细节,把李干事的笑脸画得更圆了点,又在向日葵旁边加了只小蜜蜂,说是“勤劳的象征”。小宝和弟弟在旁边用弹弓打核桃,想把树上的青核桃打下来玩,却总打偏,惊得麻雀又“扑棱棱”飞起来,落在画夹旁边,歪着头看槐花画画。
傻柱在修院门,门轴有点松,他往里面加了点润滑油,开关门时“吱呀”声小多了。“这门用了十年了,”他摸着门板说,“当年还是我跟远娃一起钉的,现在还结实着呢。”远娃媳妇过来送水:“晚上炖排骨,给你补补,看你这几天累的。”
夕阳西下时,院里的炊烟又升起来了,混着排骨的香味,在暮色里慢慢散开。槐花把画好的宣传栏画收进画夹,看见三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