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有点破了。”
远娃:“成,我下午没事。槐花,你放学早点回来,王编辑说要跟你视频,问问插画的事。”
槐花:“知道了!我把新画的放风筝图带去学校,让老师帮我看看。”
上午,院里一下子空了不少。傻柱蹲在院角劈柴,斧头“咚咚”砍在木头上,木屑飞起来,像撒了把碎雪。三大爷坐在石桌上,翻着本旧日历,嘴里念念有词。
“王编辑下周三来,正好是晴天,”三大爷用红笔在日历上圈了个圈,“那天宜会客,忌动土,咱就不动鸡棚了。”
张奶奶在廊下晒被子,把槐花的小被子搭在绳子上,拍了拍上面的灰尘。“你这老迷信,人家来送书,跟动土有啥关系。”
“咋没关系,”三大爷指着日历,“动土冲贵客,不吉利。我算过,那天要是劈柴,得往柴堆上撒把盐,能避邪。”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晒被子:“家人们看这阳光!晒过的被子有股太阳味,比香水还好闻!张奶奶说这叫‘日光浴’,比城里的烘干机强十倍!”
继续阅读
李奶奶拄着拐杖进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包着双新纳的鞋底。“张奶奶,我给你送鞋底来了,纳得密,冬天穿暖和。”
张奶奶接过鞋底,摸了摸上面的针脚:“你这手艺,比机器纳的强多了。快坐,我给你沏壶茶,傻柱媳妇送的龙井,可香了。”
李奶奶:“不坐了,我家老头子还等着我回去做饭呢。对了,槐花的书印出来了?我家那重孙子天天问,说要第一个看。”
三大爷:“下周三送样书来,正式出版得等开春。李奶奶,您要多少本?我先给您记上,到时候优先给您留着。”
李奶奶:“给我来五本,俩重孙子各一本,我和老头子各一本,再留一本给邻居看看,咱院出了个小画家。”
中午吃饭时,院里飘着南瓜泥的甜香。远娃媳妇端着碗南瓜泥,往每个孩子碗里舀了一勺。“快吃,张奶奶说这南瓜是院里种的,没打农药,甜得很。”
小宝舀了勺南瓜泥,往嘴里送,烫得直吸气:“比蛋糕还甜!我要再吃一碗!”
弟弟:“我也要!这南瓜泥上的桂花是哪儿来的?好香。”
张奶奶:“前儿在胡同口王大爷家摘的,他家的桂花树长了十年,开的花香得能飘半条街。”
傻柱:“等明年春天,咱也在院里种棵桂花树,让它长在老槐树下,开花时香得鸡都下双黄蛋。”
三大爷:“种桂花树得选位置,我算过,院角那片光照好,种那儿三年就能开花。买棵树苗得二十块,比买盆花划算。”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南瓜泥:“家人们看这纯天然南瓜泥!没放糖,甜得自然,配着馒头吃,绝了!想吃的扣1,我让远娃媳妇出教程!”
远娃媳妇笑着说:“哪用教程,把南瓜蒸熟了捣成泥,撒点桂花就行,简单得很。”
下午,远娃和傻柱在糊鸡棚窗户,报纸裁得方方正正,用浆糊粘在窗框上,抹平了不留一点皱。
“这边再粘点,”远娃踩着凳子往上贴报纸,“不然风一吹就破。”
傻柱:“成,我这就给你递浆糊。槐花,帮我扶下凳子,别让它晃。”
槐花扶着凳子,抬头看鸡棚顶:“傻柱叔,这芦苇杆搭的顶真好看,像小房子。”
傻柱:“等开春了,我再给它刷层漆,红的,像庙里的小亭子。”
三大爷蹲在旁边看,手里拿着个卷尺:“这窗户宽三十厘米,高四十厘米,正好能伸进一只手喂鸡,不多不少。傻柱,你这尺寸咋算的?”
傻柱:“没算,凭感觉。以前我爸搭鸡棚,就这么大的窗户。”
三大爷:“凭感觉不行,得按比例来。鸡棚高两米,窗户就得高四十厘米,这样通风好,鸡不容易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