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找代(1 / 4)

岳麓剑声:少年行

第一章 岳麓书院秋,剑胆映书声

民国初年,长沙城西南的岳麓山,还留着几分清末的古意。书院门前的千年古樟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隙洒在青石板上,落得满地碎金。午后的书院里,却没有寻常的诵经声,反而传来一阵清脆的剑鸣——那声音裹着少年人的锐气,从后院的演武场飘出来,惊飞了枝头上的麻雀。

演武场中央,两个身着青布长衫的少年正持剑对练。个子高些的叫沈惊鸿,年方十八,是书院山长沈鹤年的独子,一手家传的“流云剑法”已练得有模有样,剑尖划过空气时,竟能带起细碎的风声。另一个少年身形稍矮,眉眼间却透着股机灵劲儿,是城里绸缎庄老板的儿子林墨,他练的是江湖上流传的“青萍剑法”,虽不及沈惊鸿的剑法正统,却胜在灵活多变。

“看剑!”沈惊鸿大喝一声,长剑直刺林墨的胸口,剑尖离林墨衣襟只有寸许时,却突然收势——他知道林墨的剑法还没练熟,怕真伤了他。

林墨却不领情,侧身躲开后,反手一剑刺向沈惊鸿的手腕,语气带着不服气:“惊鸿,你别让着我!咱们练剑是为了日后能保家卫国,你总这样,我什么时候才能进步?”

沈惊鸿闻言,眼里闪过一丝赞许。他收剑而立,指了指演武场边的石桌:“好,那咱们先歇会儿,说说你昨天写的那篇《论时局》。”

两人走到石桌旁坐下,林墨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到沈惊鸿面前:“我觉得现在列强环伺,清廷虽亡,可军阀混战,百姓还是活在水火里。咱们读圣贤书,不能只躲在书院里,得做点实事才行。”

沈惊鸿接过纸,仔细读了起来。纸上的字迹虽有些潦草,却字字铿锵,字里行间满是少年人的热血——林墨在文中提议,联合书院的同窗,成立“岳麓少年会”,一方面练武强身,另一方面传播新思想,唤醒民众。

“写得好!”沈惊鸿拍桌叫好,引来不远处看书的几个同窗侧目,“我早就觉得咱们不能只埋头读书,你这个提议,我第一个赞成!”

正说着,一个穿着灰色短打的少年快步走了过来,是书院里最贫困的学生江枫。他手里攥着一把柴刀,脸上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山里砍柴回来。江枫见两人在讨论,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来:“惊鸿哥,林墨哥,你们在说什么呢?能不能带我一个?”

沈惊鸿笑着拍了拍江枫的肩膀:“我们想成立‘岳麓少年会’,练武、读书、论时局,你愿意来吗?”

江枫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愿意!我早就想跟你们一起练剑了,只是我……”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破旧的衣服,有些自卑。

“别担心这些。”林墨打断他,“咱们少年会,不分出身,只看志气。你砍柴时练的那手劈砍功夫,比我们的剑法还实用呢!”

江枫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紧紧攥住了手里的柴刀。

接下来的几日,沈惊鸿、林墨和江枫开始在书院里游说同窗。起初,有些同窗觉得他们是“不务正业”,认为读书才是正途,可当他们看到沈惊鸿三人不仅剑法日益精进,还能把《孙子兵法》《资治通鉴》里的道理融入时局讨论时,越来越多的人动了心。不到半个月,“岳麓少年会”就聚集了二十多个志同道合的同窗,沈惊鸿被推举为会长,林墨负责文书,江枫则负责教授大家基础的劈砍功夫。

这日,少年会的成员们正在演武场练剑,突然听到书院外传来一阵喧哗。沈惊鸿让众人继续练习,自己则带着林墨和江枫出去查看。

书院门口,几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士兵正围着一个卖报的老人,其中一个士兵一脚踹翻了老人的报摊,报纸散落一地。“老东西,敢在这里卖反军阀的报纸,活腻了?”士兵的声音粗鲁,还伸手去抢老人怀里的钱袋。

“住手!”沈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