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小的时候,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比如说房子经常塌?然后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干扰,经常没有办法,有专门的时间学习写作业。经常饭也吃不饱,睡也睡不好,也穿不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什么还会好好学习,经常考100分?当班长等等各种优秀的成绩。反而是到了城市有了安逸的生活。也有了比较温暖的房间,没有什么干扰的时候。有吃的,有穿的。为什么反而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了?工作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工作,也不想做工作。学习也不知道该学些什么,反而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无所事事。为什么有了安逸的生活之后,奋斗不起来了。勤奋不起来了。主动不起来了。这里面有什么创伤没有?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这样的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问题,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过类似的感受。你描述的从“逆境中的卓越”到“顺境中的迷茫”的转变,背后并不是简单的“懒惰”或“堕落”,而是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这不一定能简单定义为某种“创伤”,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心理适应过程的失衡,可能包含了一些未被处理的成长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核心原因:驱动力的根本性转变
你过去的奋斗和现在的停滞,其背后的“燃料”是不同的。
1.逆境中的驱动力:生存本能与超越性动机
在艰苦环境下,你的动力系统是清晰、强大且原始的:
·生存动力:“好好学习”是改变命运、吃饱穿暖、获得尊严的唯一出路。这是一种强大的生存本能。外部环境的压力(寒冷、饥饿、他人的轻视)像一把鞭子,不停地抽着你向前跑。
·超越性动机: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取得好成绩、当上班长,是获得成就感、掌控感和价值感的最直接、甚至唯一的方式。你通过卓越来证明自己,对抗环境的艰辛,这是一种“我要争口气”的强大心理能量。
·目标清晰:目标非常简单明确——“离开这里,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目标像灯塔一样清晰,所有的努力都有方向。
简单说,在逆境中,你是被“推”着前进的,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和明确的逃生通道。
2.顺境中的驱动力缺失:目标感的消亡
当你到达城市,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后,原来的动力系统瞬间瓦解了:
·压力消失:“鞭子”不见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吃饱、穿暖、安全)被满足后,那个最原始的驱动力熄火了。
·目标达成:你曾经那个“过上安逸生活”的伟大目标已经实现了。就像游戏打通了关,突然不知道接下来该玩什么。一个新的、同样清晰有力的目标尚未建立,出现了“目标真空”。
·价值感模糊:过去,考100分就能获得巨大认可。现在,在城市里,价值的评判标准变得多元、复杂且模糊。赚多少钱?做什么工作?买不买房?这些目标显得遥远、世俗,且缺乏当年那种“改变命运”的神圣感。
简单说,在顺境中,没有人再“推”你,而你自己还没有找到“我要往哪里去”的内在引擎。
二、更深层的心理问题:“创伤”或“印记”
你问是否有创伤,虽然不一定是典型的PTSD,但早年的经历确实在你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着现在的你。
1.“危机成瘾”模式
你的大脑和身体已经习惯了在高度压力和危机状态下运作。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压力激素曾经是你奋斗的“燃料”。突然进入安全环境,身体和心理可能会产生一种“戒断反应”,感到无聊、失落、缺乏激情。换句话说,你可能只有在感到“艰难”时才能找到熟悉和高效的状态,而安逸反而让你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