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如何装作懂行(1 / 3)

(朋友说,泰州今天提前过年了哇~~~)

两人在转角处相视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

“这么巧?”李乐先开了口。

罗婵今天穿了件米白色的针织衫,配着一条墨绿色的百褶长裙,肩上挎着个帆布包,看起来就是标准的文青气质。瞧见李乐,微微歪头,笑道,“我来不正常?一个学艺术的来看画展,还是少有的国内来的画家,肯定要来学习学习。倒是你,怎么也来了?”

按理说,这场画展不对外售票,除了邀请的,也就只有年度会员才能进来。

李乐朝旁边努了努嘴,“我来陪人的。”

顺着示意的方向望去,罗婵瞧见不远处,森内特教授正拄着手杖,对着一幅画面构图极为大胆、以深蓝与赭红为主调的风景画出神,偶尔还侧头和身旁的克里克特教授低声交换着意见。

了然地点点头,“啊,森内特教授也来了?那我先不打扰了。”顿了顿,又问道,“诶,你看完了?”

“哪有这么快,这刚进来。”李乐摆摆手,心思忽的一转,“怎么,评论家?既然都碰上了,要不给咱讲解讲解?”

“你连巴塞利兹倒置绘画的颠覆性和苏拉热对黑的执着探索都能说道几句,还需要我班门弄斧?”罗婵可没忘记之前李乐在她公寓看画时那几句点评。

“那都是半瓶子醋瞎晃荡,一知半解。”李乐嘴上谦虚着。心里却暗搓搓的有个声音在雀跃,快快,来个懂行的,好好夸夸俺娘!这念头让他嘴角不自觉又上扬了几分。

“我可不敢说讲解,顶多就是分享点自己看画的感受和想法。”

“那也行啊,有专业人士陪着看,总比我自个儿瞎琢磨强。”

“先说好,讲的要是你不认可,可不是我学艺不精。”

“知道,知道,千人千面,哈姆雷特么。”

两就这么并肩沿着展厅缓步前行。

在一幅题为《晨雾林间》的作品前,罗婵停下脚步。

画面上,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树林,前景的树干以苍劲有力的赭褐色笔触写出,中景的树冠则融入了大量灰绿与淡紫的调子,模糊了具体的形态,营造出氤氲迷离的氛围,几缕金色的光线仿佛费力地穿透雾气,在林间地面上投下斑驳不定的光斑。

“你看这幅,”罗婵轻声说,手指虚点着画面,“曾老师对光影和空气感的处理非常厉害。她没有去精细刻画每一片树叶,而是用这种松动又概括的笔触,混合着微妙的冷暖色,把那种潮湿的、朦胧的,甚至带着清冷草木气息的早晨感觉完全捕捉到了。”

“有点像是莫奈的《白杨树》系列对光色的追求,但意境上更偏向东方山水画里那种空翠湿人衣的湿润感和静谧感。”

“还有,你看这光线,不是西方那种强烈的、塑造形体的光,更像是从内部生发出来,或者说,是自然本身在呼吸。”

李乐听着,仔细看去,果然觉得那林间的雾气仿佛在画布上缓缓流动,带着沁人的凉意,嗯,这画展倒是和旅游看景有点类似,自己看,也就,啊,大海,真特么兰,高山,真特么高,可一有人给讲解,那就变成了叠浪云生底和离天三尺三。不过这幅画,李乐在左下角,找到一个小小的手指印,那是曾老师作画是,笙儿跑进来捣蛋留下的记录。

走到另一幅尺幅较小的画前,画面的主体是几块看似随意散落的青花瓷片,背景是浓淡不一的墨色晕染。瓷片上的蓝白花纹被刻意处理得残缺不全,但笔意连贯,仿佛带着某种未尽的叙事。

罗婵在这幅画前驻足良久。

“这幅很有意思,”她若有所思,“它不再是单纯的静物写生。这些青花瓷片,既是具体的物,又是被抽离出来的文化符号。”

“曾老师没有试图去复原一个完整的瓷器,而是聚焦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