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乃农民起义而来的君王,家中几代人都是牛马,深知百姓之疾苦,也知官吏之恶毒,所以制定国策时,针对官吏俸禄的标准,堪称史无前例之低,致使一些廉洁的官员,过得都不如当地的乡绅,别说有酒有肉了,不控制自家人口,都有可能出现拉饥荒的现象。
这也是为何明朝初期,贪官横行,歪风邪气盛行,致使朱元璋的屠刀都抡冒烟了,贪腐之事屡禁不止。
等到朱棣当政之后,深知这种低俸无法长期存在,所以对于官员进行了部分补助不说,对于其家人经商的行为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用来维持统治阶级的稳定。
不过像方仓这种,林川内人创造的超级商业帝国,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并非朝廷提倡的合作模式,有且只有林川做到了国私共赢的奇迹,也是皇上对其的恩泽。
而自从明联储建立之后,大明户部开启了字面意义的印钞机,国库充实的效率恐怖如斯,要用GDP来衡量,一年增长率可以做到100%,彻底释放了大明的经济活力。
有钱了,朝廷的俸禄也自然增加了,按照太子爷的提议,所有的官员根据职位与所做之事的辛劳,涨薪了2成到5成,堪称翻身劳工把歌唱了。
可就是明明已经加了俸禄,百官之中依然有大把大把的人看不上这仨瓜俩枣,纷纷成立各种劳工作坊,巧立名目的提请各种国债,拿到了资金后再分包给自己的人去做工,虽然招工价格不可能离谱,毕竟上头还有锦衣卫东厂这样的组织,被盯上也是死路一条。
当一个官吏贪腐时,一定是他卑鄙无耻猪狗不如;但当大片大片的官吏贪腐时,那一定是管理上面出现了问题,是制度有了漏洞。
林川指出了问题,也说明了问题,但解决问题就必须太子和皇上去干了。他唯一能做的是,即刻回去后严格审查一遍目前在售的国债项目,将没有必要的,超发的,滥发的,以明联储回购的形式,全给收回来,然后把项目给消除掉,避免国债市场的混乱,维护其健康发展。
至于巧立名目的官吏,就连万岁爷如何处置了,毕竟林川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哪怕皇上要砍了天下官吏,自己又不是,也不在目录里面。
当林川从户部走出来时已经到了深夜,今天算是被这两位给软磨硬泡的拖沓了一天的时间,林川相信太子爷是明白人,一定能消化掉找出来的症结,何去何从,就看朝廷如何安排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川就没有在京师乱晃悠了,而是带上了奥雅和公孙堂,外加三十几名账房先生,林川称呼他们为审计,严查明联储近半年的所有国债目录,把有问题的全都给圈了出来,做到应删尽删,哪怕是只有几百两额度的小亏空,也要彻底干掉。
他不管这些项目哪些是王侯将相七舅老爷的小姨子承包的,通通砍掉。这些人无疑会将其怒火变成折子,继续讨伐林川的罪孽,不好意思,林川压根都不把这些虫豸放在眼中。
而第二天,太子也是做好了充足准备,在早朝时,直接将地方官员巧立名目,六部之中有人暗通款曲,致使许多不必要的垃圾国债充斥明联储,在眼下这些国债项目全变成了致命的毒药,祸害大明国库,苦不堪言。
太子虽这么说,自然有利益相关者出面驳斥,表示下面的官吏也是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加速地方城镇建设无可厚非。如果觉得项目有不妥的地方大可讨论,但一刀切说官吏中饱私囊,就寒了许多做事官吏的心,望陛下明察。
黑白这种色调永远不会出现在政治之中,因为总有大儒能把黑得说成白的。朝堂之上也就炸开了锅,说着说着有人就开始哭诉,“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都是替朝廷办事,做得越多,受得委屈却越大呢?”
可惜,朱棣不是谜语人,只是一声令下,“都给朕闭嘴。”
喧闹的朝堂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