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都是银子(2 / 4)

顽贼 夺鹿侯 4820 字 3个月前

胆,还是如同虎熊的吴三桂。

撞上吴三桂肯定要被创死,可碰见张大胆也打不过啊,那辽东小兵也磨刀霍霍要噶人头呢。

卢可用一千多人的登陆兵,只有六百多副甲胄,这还是把家底都拿出来了。

但他是水师,水师能拿出来的全是宝贝。

披甲步骑兵是宝贝,战船火炮哪个又不是宝贝了?

可他的船在沉啊!

说实话,卢可用的脑袋都快炸了。

起初他以为元帅军有二十四门红夷野炮,两批炮队轮流射击,所以对其射速并不敏感,也不觉得两军差啥东西。

直到登陆兵靠岸冲堤,船炮把散子换成实心铁弹,在四轮齐射后成功命中一门火炮,炮弹狠狠地砌进炮管。

这本来是件好事。

但敌军第二轮射击,就变成了十一发齐射。

这事让卢可用脸色大变。

八门红夷大炮、十六门后装大将军炮,在射速上让人家十二门前装炮给压制了!

天都塌了!

人家被打坏了一门炮,死伤一些炮兵,可他已经沉了四条船了。

沉船本身问题不大,太子河的河道浅,船沉下去军兵也不至于淹死,只是船载兵粮火炮浸水,得等战后再拉到岸上晾晒。

但四条船往河里一沉,就把河道彻底堵上,让他不能撤退了。

要想休整,就得把沿岸的敌军驱逐,偏偏,他的船炮开始后继无力,

一会儿尾船主桅折断,进水坐滩;一会儿战船船炮的管子被炮弹砸中熄火;一会儿炮弹碾过甲板,砸死打伤数名炮兵。

后装炮,在射速上硬是被前装炮压住了,被人家哐哐地轰。

没办法。

海州水师的无敌大将军在形制设计上射速确实快。

但世上并无完美的武器,有的只是人们对武器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取舍。

这门炮,是戚继光北上防御北虏,为墩台与野战设计的,规格上本为铜制,应重一千零五十斤。

因为一门大炮配三个各重一百五十斤的子铳,都是提前预装好的弹药,装上就能打,前三发打放最速。

针对南下的蒙古骑兵,墩台上三发放出去,基本上就解决问题了。

不是把蒙古骑兵打死,而是造成足够威胁,把人吓跑。

即便不能解决问题,也能在撤走梯子的墩台上从容装弹。

但尚可喜初降金国,手上没铜,改为铁铸,重量几乎翻倍。

无敌大将军的速射优势虽然还在,但没那么明显了,因为它重。

打的同时,拆下来的子铳要重新装弹,每个子铳都相当于一门小炮,要洗涮子铳膛、擦干了装药装弹。

元帅军的千斤炮,一个炮组十四名炮兵,各个战位一正一副。

实际上只要六个人就能在战时把一门炮伺候明白。

剩下的人当枪手、干杂务、赶牲畜,在出现伤亡时进行替补,甚至还有个兽医。

而船上的铁铸无敌大将军,维持一门炮的最低人手,要十八个身强力壮的炮兵。

稍稍受到些损失,射速就下来了。

而且随着无敌大将军连放六炮,铁铸的炮身也开始发红,不断降温使炮膛过硬过脆,终于第一门大将军炮在打放时炸死,崩死旁侧数名炮兵。

己方火炮爆炸,比元帅军的野炮重弹,更能让海州炮兵清醒,谁也不敢往死里放炮了。

元帅军铁里铜裹的千斤野战炮,就好多了,锻铁内膛耐磨损,铸铜外壳延展性好且导热快,还没有降温过脆的裂开风险。

最关键的是铁里铜裹的炸膛风险较低,因为铜更软,且在冷却时有自紧的效果,紧紧贴合锻铁内膛。

当内侧铁膛变形,要炸的时候,外侧铜壳一般会先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