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5章 发展现状(1 / 4)

谍海孤雁 怕热胖子 4118 字 6小时前

走了一圈,林默回到临时基地,就是入渝时,飞行器降落的地方,林默召集起闲暇的队员,进行一轮简单的作训,恢复状态。

毕竟这段时间,众人一直在四处奔走,鲜少有训练的机会,不少人手都生了,需要恢复恢复,毕竟很快,局势便将迅速变化。

不过,训练归训练,林默也并非不过问外面的事务,像特战队进入两湖的剿匪行动,便掀起了一股政治风暴。

准确说,并非针对剿,而是当地地头蛇,尤其持有大量田产的地主,误以为,又是把何某人调走,又是将重庆周边的剿匪行动蔓延过去,也是意图在当地推行改革。

于是,这些人迅速串联在一块,向国府施压,这可不是重庆及周边的大山,两湖平原地区可是粮仓,形成了势力极其庞大的地主阶层,且触手遍及军政等方方面面。

伴随林默这边的改革工作,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他们早就忧心忡忡,于是剿匪成了宣泄口,冲锋信号,爆发出极其恐怖的反弹。

不过,国府方面还算淡定,毕竟按规划,既定的改革地区,也就是林默当时提及的,以及后续加上的黔东南,并不准备在这些地方推行。

哪怕改革效果反馈良好,也不会继续,至少林默不会,哪怕国府想,林默都会尽力阻力,不是怕国府因此坐稳天下,而是国府就没那个能力。

现在的改革模式,可是要掏钱进行的,别以为平原地带,交通水利相对完善,便不用掏钱贴补?地买来卖出?贷款贷出又卖地收回?

哪有那么便宜!不然林默选山区干嘛?恰恰相反,平原地区的建设投入,可能更加庞大,且贷款风险也更高。

可别忘了,林默选山区的另一原因,是其对灾祸抵卸能力较强,在大平原,旱涝蝗,处理不当,立马绝收给你看。

当地的水利,正常年月,浇灌生产不成问题,但抗旱防涝?那简直笑话,大一统王朝强悍时期,投入大量资金修整,照样无法避免,更别说现在。

清未至今,水利基本没有被修整过,哪怕当地的人,自行竭力维持,弊病也已堆积到极大程度,御灾能力极其孱弱。

不建设,灾情一来,地方民众别说偿款,可能还需国府救灾,至于国府救灾,看川地灾情就知道,若非林家等后迁势力有需求,林默痛陈利害及早介入,若等灾起,你就看国府能不能掏几个大子儿出来救。

至于建设,资金需求可就大了,当地可没那么多地方给你开垦、改田进行升值并贴补花费,那是要实打实掏钱砸下去,且这类工程建设更耗钱更复杂。

而且两湖地区,也大概率会被战火波及,那时,别说日占区,国统区生产生活也会被战火波及,哪有收回贷款的机会?

所以林默不会去碰,也不建议国府去碰,免得到最后,不仅未能加强统治,反而没到四九年,便早早倒下了,甚至影响抗战。

那些人一闹腾起来,林默也没有坐看事态发展,立马将上述的多数理由,汇写成报告交了上去。

也包括不碰平原地区的理由,一来打消上面可能产生的念想,二来,也表明自己没打他们地界的想法,避免猜忌怀疑,最后火烧到了林默自己屁股下。

蒋校长估计也被这些人惹烦了,直接把报告甩给那些代表地方势力施压的人,这些家伙,心是安了,但却半点高兴不起来。

毕竟,这报告,也有几分嫌弃他们那地方的意思,不过,其中有大聪明,借机做文章,要求国府批钱修缮当地水利。

结果,老蒋劈头盖脸一通骂,说地方财税不收归中央,地方苛捐杂税一点不比封建王朝低,结果连水利都修整不好,并要求他们地方自己掏钱去维修。

这通训,林默可不背锅,问题源头,应该在孔财神爷,跟舟艇部队头上,财神爷推动取消地方上的苛